首页 > 中国 > 广东 > 梅州市 > 地名

蕉岭县

地名:蕉岭县隶属:梅州市
行政代码:441427代码前6位:441427
长途区号:0753 邮政编码:514000
车牌号码:粤M行政级别:县
人口数量:约23万人人口密度:240人/km2
辖区面积:960平方公里
行政代码 面积简介
三圳镇 441427103 91.8km2  三圳镇行政区域面积 91.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965 公顷,山林 5066 公顷,辖九岭、芳心、招福、福北、河西、顺岭、台塘、铁西、东岭 9 个村 ……[详细]东岭村铁西村台塘村顺岭村河西村福北村九岭村招福村芳心村
文福镇 441427106 122km2  [概况] 文福镇位于蕉岭县城以北 12 公里 处,是近代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故乡。全镇总面积 122 平方公里,管辖乌土、红星、鹤湖、……[详细]逢甲村暗石村坑头村长隆村红星村乌土村鹤湖村白湖村
广福镇 441427107 107.3km2  【 概述 】 广福镇在蕉岭县城北端 20 公里 处,是闽粤两省的接合部。东邻福建省武平县岩前镇,南邻本县文福镇,西接平远县泗水镇,北连福建武平县中赤乡。……[详细]乐干村西山村石峰村叶田村洪才村广育村留畬村豪岭村铁坑村大坝村
新铺镇 441427112   【 地理位置 】新铺镇位于蕉岭县南部,横跨石窟河东西两岸,东接梅县白渡镇,南临石扇,北与本县三圳、华侨农场相连,西界平远热柘镇。新铺镇距蕉城 19km ……[详细]油坑村同福村潘田村金沙村尖坑村徐溪村高乾村福岭村狮山村镇郊村南山村三坑村黄坑村黄沙村长江村矮车村象岭村北方村矮岭村东陂村下南村
蓝坊镇 441427113 134.6km2  蓝坊镇位于蕉岭县城东部,距县城6公里。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776公顷,山地面积10319公顷;辖1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2004年……[详细]高思村高场村蓝坊村大光村高南村石湖村大地村程官村龙潭村石中村峰口村
南磜镇 441427114   南磜镇位于梅州市蕉岭县的东部,距县城 22 公里 ,与福建省的武平、上杭两县以及和本市梅县松源镇毗邻,下辖步上、富足、南磜、甲华、白水、左槐、插峰、蓝源……[详细]蓝源村甲华村插峰村皇佑村岭背村多宝村南磜村白水村洋山村三泰村尚田村富足村左槐村石寨村金山村步上村
蕉城镇 441427115 57.68km2  蕉城镇是蕉岭县的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省定的中心镇,东边靠山,西面临河, 205 国道和在建的天汕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辖区总面……[详细]龙安村金星村黄田村高畲村湖谷村陂角村城郊村叟乐村东山村樟坑村横岗村
长潭镇 441427116   一、 基本情况 长潭镇下辖新泉、白马、高陂、麻坑、长潭、长东、百美、堑垣、浒竹、上村、神岗 11 个行政村和 1 个居委会, 157 个村民小组,现有人……[详细]浒竹村长东村高陂村神岗村堑垣村长潭村白马村上村村百美村麻坑村新泉村
  蕉岭  拼音:(jiāo lǐng)  区号:0753  邮政编码:514100  蕉岭县是梅州市的一个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西与平远县相连,东南与梅县接壤,北与福建省武平、上杭两县毗邻。205国道和天汕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扼闽粤公路交通之咽喉。县境四面环山,由北向南倾斜。辖蕉城、长潭、三圳、新铺、文福、广福、蓝坊、南礤8个镇,共97个村委会和10个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蕉城镇。  【人口】蕉岭是汉族客家民系聚居的地方。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为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其中有山地113.4 万亩,耕地11.5万亩,河、湖水面及其他面积18.7 万亩。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228843人,是广东的重点台乡之一,约有“三胞”56万人,其中祖籍在蕉岭的台胞46万人。   【气候】县境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季长,雨量充沛,由于南岭山脉的屏障作用,使冷空气影响减弱,所以冬季并不十分寒冷。  【地貌】 蕉岭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岩石累主要有砂页岩、侵入岩、石灰岩、变质岩等。这些岩类构成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貌。县境四面环山,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山地、丘陵、盆地的比例为6:3:1。境内山系排列由序,山脉走向有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类。共有五列山脉,这些山脉是本县众多溪河的分水岭,河谷低地也大致分布在这些山脉中间。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山笔(1170米,全县最高峰)、铁山嶂(1164米)、皇佑笔(1150米)、大峰嶂(1092米)、小峰嶂(1057米)、樟坑咚(1020米)等6座。  【水系】 境内河流属韩江水系,主要河流韩江二级支流石窟河在县境内长61.4公里,集水面积728.2平方公里,石窟河流域(含其支流高陂河、柚树河、石扇河、广福河、溪峰河)是蕉岭县较大的盆地和主要耕作区,耕地约10万亩,居住人口17余万人。其它河流还有高思河、南礤河、北礤河亦分别冲积成山间小盆谷。  【资源】 蕉岭境内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锰、铁、铝、钨、铜、铅、锌、锡、煤、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砂、稀土等,尤以石灰石居多,储量约有10亿吨,煤储量约450万吨,锰储量约240万吨,花岗岩储量约2700万吨。水力资源10万千瓦以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药用植物有288种,分隶95个科。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甚多,古有金城雄狮、玉闸穿流、桃源0、花皓晴岚、仙桥飞渡、长潭夜月、文峰插汉等八景,今有长潭揽胜、龙潭飞瀑、源碧水、土楼古韵、镇山荟萃、逢甲故居、皇佑奇观、世纪花园等“新八景”。  【文化】 蕉岭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涌现出嘉应州第一位进士宋代的蓝奎;晚清抗日保台爱国志士、诗人、教育家丘逢甲;辛亥革命中为抗日复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志士罗福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修明;抗日战争中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谢晋元;还有当代举世闻名的科学精英、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化学家丘应楠等人士。-  二、经济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确保了我县经济平稳运行,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国地税收入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双位数增长的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的成绩。  生产总值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396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138万元,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3430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工业增长10.3%,建筑业增长1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8097万元,同比增长11.2%。  农业 2008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1532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其中农业增长0.69%,林业增长26.2%,牧业增长10.5%,渔业增长25.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20.6%。完成农业增加值68138万元,增长7.6%。  工业 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39家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现行价)353893.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产值9442.5万元,剔除价格指数,下降0.34%。其中国有企业下降12.2%;集体企业增长19.5%;股份制企业增长8.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28%;其他类型企业增长22.6%。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927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其中国有企业增长7.4%;集体企业增长40%;股份制企业增长1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0.9%;其他类型企业增长20.8%。  三、历史  蕉岭县旧称镇平县。春秋战国时属"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兵平南越,设南海郡,蕉岭地属南海郡龙川县。 汉高后吕雉五年〈公元前183年),分龙川县为龙川、揭阳两县,蕉岭地属揭阳县。  三国吴〈222一280),蕉岭地属东官郡,仍属揭阳县.  晋太康元年〈280〉,改东官郡为义安郡,仍属揭阳县。  东晋咸和六年〈331〉,蕉岭地属义安郡之海阳县。  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分海阳县为海阳、程乡两县,蕉岭地属程乡县。   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设潮州,以程乡、海阳、潮阳属之。   五代南汉乾和三年〈94〉,置敬州,领程乡县。  宋太祖开宝四年〈970〉,改敬州为梅州,蕉岭地属梅州。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升梅州为梅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路,复称程乡县,隶属潮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0〉,析程乡之义化、长田、石窟、石正等都,兴宁割大信一里, 附义田都,合设平远县,隶潮州。蕉岭之置城地址古怀仁及其最富庶之石窟河平原,均属平远县地。  明崇祯六年(1633),本县乡贤赖其肖-明朝当局,请置镇平县。两广总督熊文灿采纳呈文,作《建城疏》,奏准析平远之石窟都和程乡之松源、龟浆二都,设置镇平县, 隶属潮州。  清雍正十一年〈1733〉,升程乡为嘉应州,领平远、镇平、兴宁、长乐四县,一州领四县之嘉应五属始告产生。  清嘉庆十二年〈1807〉,大吏奏申嘉应州为嘉应府。十七年〈1812〉,仍改为州,是为嘉应州镇平县。  民国元年〈1912〉,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嘉应州,镇平县隶属广东省直辖。  民国3年〈1914〉因河南省已先有“镇平县”,广东之镇平县易名为蕉岭县。  1949年5月14日,蕉岭县解放。6月,蕉岭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隶属兴梅专区。  1952年,撤销兴梅专区,蕉岭县隶属粤东行政公署。  1952年8月,蕉岭与平远合县,称蕉平县。  1954年3月,蕉平分县,仍称蕉岭县。 1956年2月,成立汕头专署,撤销粤东行署。蕉岭县改隶属汕头专区。   1958年12月,蕉岭与梅县合并,称梅县。   1961年3月,蕉梅分县,恢复蕉岭县建置。   1965年7月1日,梅县专区从汕头专区分出,成立梅县地区,蕉岭县隶属于梅县地区。   1988年春,撤销梅县地区,成立梅州市,蕉岭县隶属梅州市管辖。  四、民俗风情  蕉岭客家人,是古代中原汉族的后裔,在长期手产生活中生成了客家人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意识。  一、生产习俗  以耕田为主业,禾分早晚两季。农忙时村人互帮互助,不计报酬。男人多外出谋生。理家与耕作由妇女担任。传统农具有犁耙、辘轴、脚头、铁扎、禾镰、荡耙、木制龙骨水车等。  妇女上山割草代名叫割鲁萁,客家妇女鲁萁担最有特色,一担鲁萁二头共八捆,用竹杠勾索绑担,四平八稳,旧时,园中种苎,妇女用其织为夏布,名曰家机布。另种黄麻以编绳,作萝索、牛索等。  二、生活习俗  服饰 旧时用自织的织家机布制被和衣着,今已淘汰,清至民国初期,官吏豪绅及儒生穿长袍马挂,平民男女服装为开襟式,女的为在则开襟上衣,称大襟衫,衣长齐膝,现在服饰多样中西服盛行。  鞋帽 旧时有布鞋,俗名阿姆鞋。草鞋和粤俗传统木履,现时的品种多,式样日趋新颖,旧时冬天男人戴毡帽、礼帽和棉帽。妇女冬日戴帽(头裙)蓝布所做。  饮食 一日三餐,米饭为主。旧时早上用锅煮饭,用罩捞把饭捞起,盛于饭甑中,供一天吃,传统名菜、名吃有“蒜头焖猪肉”、“焖狗肉”、“炒鸡酒”、“盐焗鸡”、“扣肉”、“蘸仔鸭”、“酿豆腐”、“鱼生”、“仙人粄”、“猪油粄”、“锅笃粄”、“黄粄”等。   民居 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客家民居是“围龙屋”,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畴交错的小丘前。其所采用的建筑工艺,是中原汉族建筑艺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其结构一般是“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屋前有一晒禾坪,大门之内,分上、中、下3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以两厢向后延伸,形成马蹄形的后围,其特点是以南北子午为半轴,左右对称,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屋结合成一个大极形整体。  三、婚姻习俗  解放前,蕉岭人的嫁娶分为“大行嫁”、“童养媳”、“等郎妹”、“二婚亲”。大行嫁,多为“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程序有定亲、纳彩、迎亲、拜堂闹洞房、做三朝等礼节。迎亲之日,女子穿旗袍、戴凤冠、乘花轿,出嫁时,先行一童桃枝或榕枝开路,谓拖青,男家鼓乐迎亲,花轿到男家后,新郎要踢轿门扶新娘入屋拜堂成亲,旧时小户人家生有男孩后,就向邻近外姓人捡(收)一女孩,俗谓“细心”。待成年后于除夕晚成亲,称圆房,此为童养媳。等郎妹即旧时有些贫苦人家当时自己没有儿子,先买个女孩来抚养,等自己生有男孩后,即配为偶,长大后即行婚配。有的媳妇长到十八岁,“小丈夫”才几岁,故有“十八娇妻三岁郎”的说法。二婚亲即妇女再嫁,旧时多受歧视,新中国成立后,婚事新办,大兴文明之风,有集体婚礼、男到女家、旅行结婚、开茶话会等形式,婚礼简朴而热烈。  四、祭祀习俗  旧时,老人逝世,俗称“过身”;安葬,俗称“还山”。葬礼亦有许多繁文缛节,有钱人家还要延僧诵经(俗称做斋)。蕉岭县用棺木土葬为尚,今已除旧习实行火葬,祭祀,蕉岭各姓均有祖祠,设于县城者为宗祠,设族中曰家襟祠亦称祠堂。祭祀祖先分春祭与秋祭,春祭主要为扫墓形式,秋祭在八月,每姓各有祭日,从八月初一至秋分为止。但也有部分地区祭祀祖先日期七月半或其他时间。  五、交通概况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3360万元,比上年增长3.8%。由于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200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853.9公里,比上年增加39.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88.9公里,比上年增加4.08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17543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2%,其中公路174935万吨公里,增长 0.15%,水运501万吨公里,增长34.3%;客运周转量722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2%,其中公路71944万人公里,增长6.1%,水运270万人公里,增长28% 。年末全县汽车拥有量达到510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其中:载客汽车2417辆,增长10.5%,普通载货汽车2685辆,增长22.7%。   205国道贯穿全县境内,分别连接闽西、赣南,联通省内潮汕沿海和河源、广州,县城离梅州火车站仅40多公里、半小时的行车距离。全面实现了县到镇公路水泥硬底化、村村通公路目标,全县97个行政村有91个村实现了镇通村水泥硬底化,县城到镇实现了一小时行车距离。此外,随着天汕高速公路蕉岭段和梅河高速公路的建设,蕉岭与珠三角和闽赣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蕉岭作为沿海与内陆过渡地带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现。[4]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梅州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