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湖南 > 郴州 > 地名

流峰镇

地名:流峰镇隶属:桂阳县
行政代码:431021106代码前6位:431021
长途区号:0735 邮政编码:423000
车牌号码:湘L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8.84万人人口密度:380人/km2
辖区面积:232.63平方公里
简介
板桥社区  板桥居委会(Banqiao Juweihui)板桥社区居委会位于中板桥村;成立于1995年,是原板桥乡政府为完善社区管理而组建,由境内的机关、企……[详细]
三社区  三居委会(Sanjuweihui)三居委会位于桂阳县流峰镇区内,所辖区域即桂阳县第二中学。占地面积84150平方米,固定资产18600万元。现设……[详细]
二社区  二居委会(Erjuweihui)二居委会位于桂阳县流峰镇区内,辖镇政府、中心校、信用社、卫生院、供销社、电信所、烟草站、原农具厂、供销社、粮站等……[详细]
一社区  一居委会(Yijuweihui)一居委会原名流市居委会。因位于流峰镇中心、市场所在地得名。流市居委会处于一块“上有高峰下有长河”的宝地,域内流渡……[详细]
樟木圩社区  樟木圩居委会(ZhangMuXu JuWeiHui)樟木圩社区居委会位于樟木村;成立于1995年,是原樟木乡政府为完善社区管理而组建,由樟木片区……[详细]
杞木村  杞木村(Qimu Cun)相传村后山枸杞繁茂,漫山遍野,村前两边河岸杞柳成荫,柔荑花序,故得名“杞木林村”,简称“杞木村”。杞木村1979年前属……[详细]
谢家村  谢家村(Xiejia Cun)1957年谢家两村与麻布村、大半岭村、小半岭村、老屋村、敖……[详细]
泉溪村  泉溪村(Quanxi Cun)历史上称小溪村,因村中有小溪流过而得名。1956年村里组成多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联办“小……[详细]
简介
金塘村  金塘村(Jintang Cun)1958年属流峰区步云乡高级社(包括金塘、现田、泉溪等村),1961年成立金塘大队,……[详细]
步云村  步云村(Buyun Cun)原名欧家村,宋朝年间居住欧、贺二姓,后有现今步云村尹姓祖先从现田村乔迁来此安家,数年后,欧ᦊ……[详细]
现田村  现田村(Xiantian Cūn)1955年四个自然村联办初级社,包括现田村、桐木冲、寺下、上门昌,1……[详细]
板桥村  板桥村(Banqiao Cun)1956年设板桥初级社,1958年属板桥高级社;1961年改为板桥大队,1980年改为板桥村。辖上板桥ʍ……[详细]
双染村  双染村(Shuangran Cun)1959年前团结大队(大队部设在现在双染村),1959年团结大队为双染大队(现双染村)和东水大队,村域位于流……[详细]
东水村  东水村(Dongshui Cun) 因村东边连绵山及莲塘水库水库水下流而得名,70年代前属“唐家大队、江背大队”,后来唐家、江背两个大队相并为……[详细]
敖背村  敖背村(Àobei Cun)1958年前属西麓大队(包括现麻布、谢家等村),1961年从西麓大队分离成立敖背大队,1……[详细]
南塘村  南塘村(Nantang Cun)南塘村1979年属南塘大队,大队部设于下南塘自然村,1980年随体制改革,后改为南塘村,村域位于流峰西南部,距镇……[详细]
东庄村  东庄村(Dongzhuang Cun)1951年前属苍背乡,1958年改建属坛边大队(包括东庄、坛边、枧溪等),19……[详细]
水落村  水落村(Shuiluo Cun)因村四周环水,村右有一凉亭而得名水落亭,去“亭”字故名。1979年前属富社大队,后分柏家大队,因十字乡也有个柏家……[详细]
泥汾村  泥汾村(Nifen Cun) 泥汾村由豪塘、泥汾、金城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域位于漼江河下,村部设于豪塘,距镇政府4公里,东与水落村相连;南与大禾村……[详细]
富社村  富社村(Fushe Cun) 因田土好,生活富裕而得名。1978年前属富社大队,大队部设赵家自然村,1979年富社大队分为富社大队和水落大队,村……[详细]
沧海村  沧海村(Canghai Cun)因地面宽阔又有口塘而得名“沧海塘”。位于流峰镇东部,东与松市村为邻,南与富社村交界,西与流市居委会接壤,北与三阳……[详细]
松市村  松市村(Songshi Cun)松市村因东、南、北三面临山且都是松树故而得名,1980年前属沧海大队,1980年后沧海大队分为沧海村和松市村,村……[详细]
三阳村  三阳村(Sanyang Cun)三阳村委会位于流峰镇的东北面,辖三个自然村,田心村、社头村、亮家村。共分为13个村民小组,446户, 1686人……[详细]
三洞村  三洞村(Sandong Cun) 解放以前,三洞大队由白冲村管辖,1952年由白冲村分出三洞大队,因有下洞村、上洞村、大丰洞村,“三洞”故取各……[详细]
莲荷村  莲荷村(Lianhe Cun)村域位于流峰镇南部,东与舂陵江镇愁下村交界,南与舂陵江镇坳下村毗邻,西舂陵江镇田心村相连,北与本镇禾苍、大禾村接壤……[详细]
西湖村  西湖村(Xihu Cun)村域位于流峰镇南部,东与樟木村相邻,南与龙桥村接界,西与莲荷村毗邻,北与禾苍村接壤,全村以罗姓为主。辖西湖一个自然村……[详细]
寨脚村  寨脚村(Zhaijiao Cun) 位于流峰镇东部,东与敖泉镇大溪村相邻,南与塘源村接界,西与关冲村毗邻,北与东水村接壤,全村以李姓为主。辖……[详细]
关冲村  关冲村(Guanchong Cun)村处在山冲里,两头像关卡而得名。村域位于流峰镇东南部,东与寨脚村相邻,南与板溪村接界,西与上龙村毗邻,北与上……[详细]
塘源村  塘源村(Tangyuan Cun) 因村周围树大林深,水源充足像口塘而得名。村域位于流峰镇南部,东与敖泉镇敖头村、塘洞村大溪村相邻,南与枫溪村……[详细]
板溪村  板溪村(Banxi Cun) 村域位于流峰镇南部,东与枫溪村相邻,南与璜溪村接界,西与樟木村毗邻,北与关冲村接壤,全村以李姓为主。辖板溪、山……[详细]
枫溪村  枫溪村(Fengxi Cun) 因此地枫树多,小河从村中流过,故名“枫溪”。村域位于流峰镇东南部,东与敖泉镇新塘村相邻,南与璜溪村接界,西与……[详细]
璜溪村  璜溪村(Huangxi Cun)村居璜溪源头,故名。位于流峰镇南部,东与板溪村相邻,南与舂陵江镇愁下村交界,西与莲荷村毗邻,北与五爱村接壤,全……[详细]
坛边村  坛边村(Tanbian Cun)全村以欧阳姓为主。史料记载,宁代文学家欧阳修十世裔孙大富,为避兵乱于宁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详细]
龙桥村  龙桥村(Longqiao Cun)位于流峰镇南部,东与西湖村相邻,南与莲荷村接界,西与五爱村毗邻,北与樟木村接壤,全村以罗、袁两姓为主。辖龙桥……[详细]
麻布村  麻布村(Maibu Cun)1958年属西麓大队(包括现在的麻布村、敖背村、谢家村),1961年后从原西麓大队成立麻……[详细]
禾仓村  禾仓村(Hecang Cun)禾仓村因有两条河(大漼江、小漼江)通过,自然条件好而得名。村域位于流峰镇西南部,东与樟木村相邻,南与莲荷村交界,……[详细]
大禾村  大禾村(Dahe Cun)村处小溪河湾,土地肥沃,禾苗壮实,故名。位于流峰镇部,东与上龙村相邻,南与禾苍、莲荷、联合村接界,西与四里镇源头村交……[详细]
上龙村  上龙村(Shanglong Cun)位于流峰镇南部,东与板溪村相邻,南与樟木村交界,西与大禾村毗邻,北与水落村接壤,全村以胡、曾两姓为主。辖上……[详细]
樟木村  樟木村(Zhangmu Cun) 樟木村因原来周围全是樟树而得名。位于流峰镇南部,东与板溪村相邻,南与龙桥村接界,西与西湖村毗邻,北与上龙村接……[详细]
回龙村  回龙村(Huilong Cun)因所辖自然村之一回龙桥村而得名,相传南宋时期,大祖诓公(甲四郎,系江西吉安府大和县鹅颈邱人)学游楚南经桂北见坛山……[详细]
泮塘村  泮塘村(Pantang Cun)1951年前属苍背乡,1956年设泮塘初级社,1958年设高级社;1961年改为泮塘大队;1980年改为泮塘村,……[详细]
枧溪村  枧溪村(Jiangxi Cun)1958年属坛边大队(包括现坛边、东庄等村),1974年与东庄村一起分出,改属东庄大队,1976年……[详细]
西安村  西安村(Xian Cun) 村因临西边连锦山岭而得名。1979年前属三阳大队(大队部设于现三阳村部),后分为三阳大队(现三阳村)和西安大队(现……[详细]
五爱村  五爱村(Wuai Cun) 1956年全国开展“五爱”教育运动时由杨家坪改为五爱村,后一直沿用。村域位于流峰镇南部,东与龙桥村相邻,南与璜溪……[详细]
  泗洲乡、流峰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流峰镇。新设立的流峰镇辖48个建制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232.63平方千米,总人口8.84万人,镇人民政府驻流渡桥(原流峰镇人民政府驻地);  名称来历 镇政府驻地位于流市,前面有流渡桥,后面有座石山峰,故此得名流峰。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33′36″~112°45′42″,北纬25°37′15″~26°53′28″。地处桂阳县西北面,东与敖泉镇接壤,南与舂陵江镇为邻,西邻四里镇,北接泗洲乡。人民政府驻地流渡桥,电话0735,邮政编码424417,距桂阳县城 44千米。  政区沿革 清末为团、都、里治地。1949年,设立流峰区流峰乡、1958年改月流峰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6年1月13日,撤销流峰乡设立流峰镇。2011年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桂阳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樟木乡、板桥乡并入流峰镇政府驻地设在流渡桥。  政区划分2012年3月,辖西安、三阳、松市、沧海、富社、泥汾、水落、杞木、南塘、三洞、东水、双染、板桥、现田、步云、金塘、泉溪、谢家、敖背、麻布、坛边、枧溪、东庄、泮塘、回龙、樟木、上龙、大禾、禾苍、莲荷、龙桥、五爱、璜溪、枫溪、板溪、塘源、关冲、寨脚、西湖等39个村民委员会,和一居委会、二居委会、三居委会、板桥、樟木、5个居民委员会。设4个居民小组,456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2年3月,辖区总人口6.8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万人,城镇化率19%。另有流动人口7772人。总人口中,男性36624人,占53.1%;女性32268人,占46.9%。14岁以下14069人,占20.4%;15-64岁占47307人,占68.7%;65岁以上7516人,占10.9%。2011年人口出生率9.8‰,死亡率 5.9‰,人口自然增长率 3.9‰。辖区东西最大距离 14.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千米,总面积171.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米401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地势西北偏高而东南面偏低,平均海拔高度461米,最高峰为位于东北面西安村处的山峰海拔807米,最低处为南面的莲荷大山下,海拔346米。  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1981~2010年平均气温16℃,一月平均气温3℃,极端最低气温-8℃(2008年1月20日);7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达41℃(2002年7月31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5℃;无霜期年均204天,最长218天,最短192天;年均日照数2100小时;年均降水量1552.3毫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锰、铁、铅锌、白云石、石灰石等。铁、铅锌、锰、煤、白云石等矿产储藏丰富。铁矿地质储量约800万吨,品位高达40度,矿浅土薄,适用机械露采,可采储量约600万吨,,主要分布在大禾、莲荷两村。镇大联铁矿1984年建成,年产铁矿45万吨,锰矿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寨脚村一带,锰储藏量4000万吨。  自然灾害 主要有干旱、洪涝、低温、泥石流等。1938年大旱加瘟疫。2007 年12 月~2008年2月,因冰冻灾害造成3亿元的经济损失。2011年大旱,关冲村稻田几乎颗粒无收。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4.43万亩,人均0.64亩,其中水田3.21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种植4.35万亩,生产粮食1.81万吨,人均263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玉米、花生。2011年种植烤烟2.19万亩,产量6.34万担;玉米1.21万亩,产量0.38万吨;花生0.37万亩,产量0.053万吨。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7.42万头,年末存栏3.84万头;牛饲养量815头;羊饲养量2052只;家禽饲养量23.3万羽。  工业 以精灰加工、废旧回收、汽车修理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415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6%;实现工业增加值2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 %。拥有企业53家,从业人员3790人。投资1000万亿元的中国石化加油站已正式运行。2011年引进谢家电子配件厂,投资300万元,增加就业人员20余人。  商业外贸 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3%。有商业网点290个,从业人员654 人;农村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2.73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1458万元。2011年末境内有金融机构5个,各类存款余额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亿元。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3个,村级农家书屋32个、藏书6.7万余册,各类文化专业队11 个。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23所;中心校1所;小学16所;在校学生 4895人,专职教师 21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县办中学 1所,在校学生1400人,专职教师 153人, 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560万元,比上年增长8.6%。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镇卫生院3个,村级医疗卫生机构48个,专业从业人员 195名,其中执业医师 37人、执业助理医师79人。2011年完成诊疗7.79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 2011年末有各类体育场所45个,篮球场 38个,健身器材60套(台)。  广播电视 1992年1月建成流峰镇有线电视台,后改成镇广播电视站。1993年10月建成樟木有线电视台,后改成樟木广播电视站。1995年10月建成板桥广播电视站。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5200户,入户率31.27 %。  社会保障 2011年末有镇最低生活保障户152户,人数228人,支出43.7万元,比上年增长15.5%,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14户,人数2571人,支出 240万元,月人均78元;有农村五保户474户,494人,支出77万元;有敬老院3个,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04人。民政部门资助大病救助138人次,支出资金27.58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26万人,参保率83.6%。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省道S323从东到西贯穿全境。京珠高速公路复线由西向南穿越辖区,在镇区段设置了服务区、收费站。镇至村、组公路硬化148.1千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所3个,电信、联通、移动电话服务网点13个,固定电话用户1420户,移动电话用户3.34万户,互联网用户1190户。  镇区市政建设  供水 1993年建镇自来水厂,年供水18万立方米。有村自来水厂10个,用户9200户。  供电 2011年末有变供电站2座,小型水电站4座,年农业供电727万度,工业供电1200万度。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镇驻地有花坛6个,镇区主干干道两旁全部绿化,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郴州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