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山东 > 莱芜 > 地名

寨里西村

地名:寨里西村隶属:寨里镇
行政代码:371202108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寨里西村地处莱芜市西北部,距莱城22.5公里,是寨里镇政府驻地。东临羊里镇的西留村,西临本镇小下和宜山村,南有汇河,北接本镇前裴王村。O九路(徐州至枣园)、方寨路、姚口路纵横穿过。是寨里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共有840户人家,2583口人。  据有关资料载:寨里街在明朝天顺年间属莱芜县辖西乡旧寨保;民国初年属第八区(即寨里区);1941年春,莱芜划为三县后,属莱北县寨里区;1945年9月恢复莱芜县原建制,与水北合并称水北区;1946年至1947年,土改复查期间,寨里街分为东、西、南、北四村,当时北村又名“枣园”。原水北区改称第十四区;1955年仍称水北区;1958年3月撤区并乡,同年十月成立寨里人民公社;1960年至1961年分为东、西、南三个村。1964年5月至1984年3月属寨里公社寨里管区;自1984年4月寨里公社改为寨里办事处;1985年10月撤处并乡,设寨里镇。其公社、办事处、镇政府一直驻寨里西村至今。  全村姓氏繁多,高达30余姓,解放前除有酒店,油坊、染坊、油果铺、银炉、锡雕和木工外,其他手艺人甚少。部分人依街开店经营火烧、馍头、油条、锅饼,个别农民在牛羊市当经纪人,挣得分文用以糊口。其余90%均靠打长工、打短工维持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李焕章、孟光水、李玉西、刘庆年4人因生活所迫,卖身作为华工去过法国。生活的煎熬迫使30多户100多人闯关东下山西三四代人居住在外,全村能外出经商干买卖者少如凤毛麟角。当时只有村民韩庚东、曹文昌跑济南,贩姜麻,可谓有名气的经济之人。  1941年抗日战争爆发,寨里西村的热血青年争赴战场,立下战功。l941年正月二十八日,日本鬼子在寨里安下据点,至1945年农历7月,占据长达四年半的时间。0来了,穷苦的老百姓见到了光明。经过土改复查,农民“耕者有其田”,翻身做了主人的寨里西村人积极热情地投身解放初期的合作化运动。1952年,以韩金成为代表的十户农民建起了第一个互助组;继而杨安秀、刘桂辰等二十三户农民成立了“五一社”;李春生、李佃连组建了“和平社”;苏孔玖、张承水组织了“建国社”。三社均系初级社,当时执行地四劳六,土地分红”的分配政策,群众人社的要求十分高涨。1955年秋,西、北两村三个初级社合并为“五•一”高级社。杨安秀为党支部书记,苏孔玖为社长。同年粮食获得丰收。1954年至1956年,苏孔玖曾先后出席了莱芜县、山东省两级召开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1958年10月11日,寨里人民公社成立。随后,寨里西村人民经历了“大炼钢铁”、“四通八达”、吃食堂、学生进入“共产主义学校”等诸多事件。粮食丰产了,但并没有丰收,都烂在了地里。伴之而来的,便是人们勒紧腰带靠糠菜也难以接济的三年生活困难时期。直到1963年农业获得丰收,才算度过了灾荒。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寨里西村人均做出了积极贡献。战争年代苏孔礼、苏坤之等25位烈士为争取民主和自由,壮烈殉国。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年代,寨里西村人赵京法、苏振之、苏俊孔、苏孔琪、张训富五位青年离开自己的祖国援朝作战,立下了战功。在社会主义水利大会战中,村主任张金业曾多次带队参加了大冶水库和东平湖水库及雪野水库的修建。1954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寨里西村周荣昌、陈田西、韩庚明、赵京生、刘贯三(原小下村人,暂住寨西)5名社员在修建寨南的“人造水库”堤坝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76年,寨西人开始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先在苏家林植树造林20亩,又在张家林、韩家林建起了两大苹果园。占地20亩修了一座大型养猪场,并在场内建起了圆形粮仓两座,战备粮库四间,总容量50万斤。每年向国家交售肥猪200余头。  寨里西村,农田大部分处在毛家岭、凤凰嘴、大北洼之中。黄土高岗,荒岭斜坡,穿插着l6个湾及数不清的深崖沟道,有1/3的土地靠天吃饭,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当时以张金业为书记的党支部领导班子决定以大寨人为榜样,彻底改变寨里西村这一旧的面貌。  为配合“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活跃在农村第一线的寨里西村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紧跟形势,在原有“老艺人”、“子弟班”留传下来的节目基础上,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战斗”在“农业学大寨”的土地上,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农业学大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71年至1977年,寨西人男女老少齐上阵,艰苦奋斗,整整奋战了7个年头,使村里全部荒岭薄田变成了“地成方,路成线,渠道成网;涝能排,旱能灌,稳产高产”的大寨田。寨里西村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当时曾受到各级领导的赞许。泰安市及其他县市纷纷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昔日创举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中。  寨里西村本来人多地少。1967年为扩大种植面积曾让“老社员投资”,平坟头增加“帮忙田”。20世纪70年代,O九国防公路的建设以及各社直机关30多个单位在寨里西村的相继建成,占去了大片土地。惜土如金的寨西人,为了本村集贸市场的兴建,仍毫不吝啬,做出了巨大牺牲。  1974年,寨西人消除封建意识,率先推行火化,废除土葬。为当年仙逝的苏亦运、李佃儒、张立等三位老人举行追悼会,解散了旧时的“轿社”与“白会”等民间组织,成立了新的“红白理事会”,做到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精神文明建设在寨西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寨里西村在党支部领导下,率先完成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以后对集体的旅馆、饭店、窑厂、油坊、翻砂厂、红炉、木工厂分别承包给村民。  1996年,寨西村民瞄准市场,集思广义,对旧街“工农路”、“文明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鼓励有条件的村民盖楼经商,盖楼户达130余家,安排从事经营户200余家。集体也抓住商机,借地生财,盖起商品楼5幢,平房30间,对外租赁出售,发展第三产业。  1993年,苏之清承包了文明路以南占地3600平方米的“寨西农副产品加工厂”,其初以大蒜为原料加工蒜片、蒜粉。由于经营有方,短短几年规模逐渐扩大,形成烘干车间、分捡车问、包装车间“一条龙”作业。产品扩展到姜片、姜丝、牛蒡丝、萝卜丝、西芹等20多个花色品种。远销上海、浙江、安徽、黑龙江、河北、临沂等省市地区,成为寨西首屈一指的经济大户。  曾任村委委员的杨宪顺,1987年在村北O九路东侧占地20亩建起了果园,栽上了山楂树、苹果树1200棵。进入结果期不久,由于市场疲软,影响了发展。1998年按市场需求,大胆将果园调整为银杏树栽培,又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了对芦荟的培育。并以此为原料加工成芦荟茶、银杏茶,其产品销往各地。杨宪顺把准市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了大量的冬青、法桐、龙爪槐、百日红、桂花等20多种苗木花卉,生意十分红火。成为本村百万元大户,固定资产达150万元。他的致富经验曾在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节目播出,《莱芜日报》、《大众日报》均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2001年被市委授予“调整农业结构的模范党员”光荣称号。  现已成为寨里第一家服装大厦老板的韩金泉,1984年底销售服装。由于他精打细算,生意越作越大,1996年投资20万元盖起服装大厦,经营各类服装多达二三百种,现流动资金达6万元,固定资产15万元。他的服装大厦是寨里最大的服装专卖店。  曹洪运祖辈就有经商的历史。他父亲曹文昌,在打击投机倒把的年代也未间断过经商生意。其二兄曹洪元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冒险秘密为八路军购买布匹、大马等军需品。改革开放以来,曹洪运先是给工商所承办的批发部代卖茶叶,1990年开始给济南茶叶批发公司代办批发。因其重合同守信用,享受到公司不少优惠待遇。1995年投资50万元盖起了3幢商业楼,购买汽车1部,并亲自到安徽茶山采购新茶,独立经营批发项目,成立了小有名气的“鸿运茶庄”,流动资金已达10万余元。  党的富民政策,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韩金堂、韩金同兄弟二人的化肥、塑料制品批发;张建恒的家具专卖;王哲清的农机维修。另外,还有木器加工厂,家电维修部,酒楼、饮食、建筑、美容、网吧、服装等都已成为规模,一个商业化的寨西正在悄然兴起。  2001年换届选举,新领导班子一组成就制定出了一套繁荣集体经济的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引导不硬派,指导不包揽”,让村民放手大胆发展个休经济。为有利于经济发展,村集体更换了已经落后的变压器;拓宽了由木器加工厂、税务所之间向西延伸的生产路,打深水井10眼,修筑了长达20000余米的防渗渠,硬化道路1l条,使条条生产路能通农用车,片片农田能浇水。  2002年8月,在镇政府门前工农路繁华地段建起了寨里镇第一座能容纳400多个摊位的全天候贸易大棚市场。内设水泥柜台,顶棚设有灯光设备,便于摆摊设点。同时开通了市场以南的公路,并铺成了水泥地面。现在市场北侧写有“寨里府前市场”的龙门高高矗立,背面“二龙戏珠”格外引人注目。每逢三八集日,四面八方来客通过宽广的水泥马路云集市场,极为热闹繁华。2002年10月31日在寨西村举办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物资文化交流大会。会期11天,并定一、六为小集。2002年10月,在村北O九路东侧,一座占地20亩的大型建筑材料批发零售市场破土动工。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寨西集贸市场的组成部分展现在人们面前。寨西的宏伟蓝图将更加辉煌。  现在寨里西村有“东方红”(75)、“铁牛”(55)拖拉机两部;变压器6台,总容量1025千伏安。全村个体汽车已发展到120辆,摩托车212辆,电冰箱316台。1996年,全村安上了闭路电视。2001年被评为“电话村”、“手机村”,人均年收入达3500元,多次被省、市、镇授予“先进党支部”“模范村委会”光荣称号。  今天,寨里西村街道整齐,楼房林立,市场繁荣。村民们或务农,或经商,在祥和的气氛中发展着自己的事业。  富裕起来的寨西人,展望未来,正以豪迈的步伐,向康庄大道迈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莱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