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福建 > 漳州 > 地名

洛运村

地名:洛运村隶属:前亭镇
行政代码:350623102代码前6位:350623
长途区号:0596 邮政编码:363000
车牌号码:闽E行政级别:村
  洛运村位于漳浦县东北部,东至龙海市隆教乡向塘村的大林自然村,北隔困牛山与龙海市港尾镇毗邻,西至下仓水库,南至漳东线与过港村、田中央村为邻,源自困牛山及白竹湖农场顶埕作业区的洛运溪流经村境,至田中央与过港之间汇入江口湾。共2个自然村,1间公立幼儿园、1间私立幼儿园和1间小学,离漳州市68公里,离漳浦县城72公里,离厦门特区42公里。  【村落与民居】村域面积4平方公里,辖2个自然村,即洛运自然村、中山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历史沿革】洛运自然村、中山自然村,宋朝隶属漳浦县二十三都(辖今漳浦县前亭镇全境、佛昙镇整美村、白竹湖农场全境、龙海市港尾镇全境)沙澳里管辖。  元沿宋制,明沿元制,明初,县以下设都、里、甲(亦称图),里设里正,甲设甲首,每十家为一甲,十甲为一里。  清初,都以下设乡、保、甲,以十家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明朝的“里”改为清朝的“保”),二十三都下辖沙澳、卓岐等十一保。古称漳浦县二十三都嘉宾乡钦贤里沙澳村洛运、中山。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县以下设路,全县分设四个路,二十三都的各保隶属东路管辖,并重新编定保甲,以二十甲为一保。  1923年民国十二年,取消都的建制,统编为乡、镇、保、甲,设置外东区,区治设在佛昙,前亭各乡、保隶属外东区。  1929年民国18年全县共设7个自治区,前亭隶属于第五自治区,又称外东区(辖佛昙、马坪、前亭一带),洛运自然村、中山自然村隶属于漳浦东路第五自治区(外东区)洛运保管辖。  1935年民国24年10月,漳浦县将原来7个自治区编并为5区,前亭隶属第三区(又称东区),辖今深土、赤湖、湖西、佛昙、马坪、前亭一带,区署设佛昙),实行保甲制度,在今前亭镇辖域内设文山、楼下(注:今刘下村)、亭林、前亭(注:今大社村、圩仔村辖域)、下尾(注:今庄厝村)、桥仔头、江口、青沙(注: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辖域)、过港、洛运、后内11保,分属楼下、前亭、江口三联保管辖。洛运自然村、中山自然村隶属漳浦第三区(东区)洛运保管辖。  1940年民国29年撤销联保,将前亭联保和江口联保合并为前江乡,乡公所设在明末进士陈国器旧居,下辖十二个保:文山保、楼下保(注:今刘下村)、亭林保、前亭保(注:今大社村、圩仔村辖域)、下尾保(注:今庄厝村)、整尾保(注:今佛昙镇整美村)、后内保、桥仔头保、江口保、青沙保(注: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辖域)、过港保、洛运保。洛运自然村、中山自然村隶属漳浦前江乡洛运保管辖。  1944年民国33年前江乡与林东乡(注:今林棣、东坂)及马坪乡合并为前坪乡,乡公所设在马坪,下辖:美锋、后康(注:今后糖村)、文庵、仙都、梧山、林棣、东坂、前亭(注:今大社村、圩仔村)、庄厝、楼下(注:今刘下村、顶埕村辖域)、文山、青沙(注:今洛运村、田中央村、崎沙村辖域)、桥港(注:今桥仔头村、过港村辖域)、江口14保。洛运自然村、中山自然村隶属漳浦前坪乡青沙保。  1949年9月23日,漳浦县解放,28日宣布漳浦县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初,建立佛昙区公所(后改第五区),辖佛昙及前亭各乡,洛运自然村、中山自然村隶属佛昙五区田中央乡管辖(注:佛昙五区在前亭镇地方设前亭墟、楼下、江口、田中央、文山5乡)。  1950年10月,在今前亭镇地方设六个乡,前亭墟乡(管辖今大社村、圩仔村)、下尾乡、楼下乡、江口乡、田中央乡、文山乡,属漳浦县第五区(址在今佛昙镇),废除保甲制度。各乡以贫雇农为主体的农会会员大会,以举手选举各乡乡长、副乡长。洛运自然村、中山自然村隶属田中央乡管辖。  1956年10月,前亭墟与庄厝合并为前亭乡(大社、圩仔、庄厝);乡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推选黄石文为前亭乡乡长。洛运自然村、中山自然村隶属漳浦县过港乡管辖。  1957年2月设立三个乡,洛运自然村、中山自然村隶属于漳浦县第五区(区公所设在佛昙)桥港乡人民委员会管辖。  1958年9月公社化,成立佛昙人民公社,设立前亭管理区(时前亭管理区下辖三个生产大队:大社、圩仔、庄厝)、桥港管理区、楼下管理区。洛运自然村、中山自然村隶属于佛昙公社桥港管理区;洛运生产社改为生产大队。  1961年7月前亭管理区、桥港管理区、楼下管理区联合召开各阶层干部扩大会,酝酿撤销三个管理区成立前亭公社,并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杨生仙为前亭公社社长,庄天来、庄德全为副会长。  1961年8月,正式撤销管理区,成立前亭人民公社,住址定在前亭墟,辖大社、墟仔、庄厝、洛运、田中央、桥仔头、过港、崎沙、江口、后蔡、刘下、顶埕、文山13个生产大队。洛运生产大队隶属漳浦县前亭公社管辖。  1984年9月,前亭公社改为前亭乡,13个生产大队更名为各自行政村委员会,隶属漳浦县前亭乡,洛运生产大队改为洛运村。  1992年2月,前亭乡改为前亭镇,洛运村隶属漳浦县前亭镇管辖。  2005年11月,前亭镇政府由圩仔村迁址大社村。  【陆地地形】洛运村地属丘陵地带,坡度较缓,地势东、北、西高南低,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处于古代滨海晚第二纪基性火山喷发地带,所遗留的火山灰造成紫黑色的土壤,土质肥沃,有利于农林牧业的发展。从前水源缺乏,解放后靠下仓水库以渠道灌溉,基本做到旱涝保收。主要山脉有困牛山(海拔352米)。  【经济状况及基本设施】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村466户,人口1659人,外来人口约4人。全村劳动力912人,其中外出经商打工约348人。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3104.4亩(其中:水田1006亩、旱地2094亩、菜地4.4亩)、园地372.8亩(其中果园212.3亩、其它160.5亩)、林地332.3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高粱、玉米、花生、果蔗、芝豆、二号豆、红玫瑰和蔬菜,蔬菜品种较多,呈多元化发展。果树主要有龙眼、荔枝、杨梅、桃、李,特别是香蕉为多。  1986年架设输电线路,实现水电户户通目标。2000年完成农网改造。  1993年开通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2006年修复原有自来水设施,建了一个自来水站。  2007年2月,从村部所在地洛运社到中山社2.5公里长的水泥路剪彩开工。  2011年开掘二口深度达150米深的大井,解决农村用水难的问题。  1间公立幼儿园、1间私立幼儿园和1间小学,洛运小学创办于1952年,校园面积1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25.5×4.2=527.1平方米,设6个班级,学生163人,教师12人。1992年原校舍改为村委会,另投入154000元建成一座2层教学楼,建筑面积125.5×6=753平方米。则村部占地面积677平方米,建筑面积527.1平方米,1996年又投入3500元建一座厕所,2006年公立洛运幼儿园、洛运小学被兼并,新校舍让给村部使用,原厕所于2012年3月拆除。改在房间内增设厕所一间。则村部现有占地面积1667平方米。建筑面积=527.1+753=1280.1平方米。  【姓氏源流】洛运社为徐姓聚居地,徐姓于明末镇海卫前来开基,传说为明开国元勋徐达的后裔,并传说,“洛运”社名是因为祖上为洛阳人。而据《明史·徐达传》,徐达是濠州(即安徽凤阳)人,明太祖的同乡。洛运徐姓应从镇海卫传衍而来。《镇海卫志》及旧《漳浦县志》均记载:“徐文,江都(江苏扬州)人,祖徐兴,洪武年间累功升指挥佥事,徐文于成化年间调任镇海,传至徐麟,以功升指挥同知,世袭”。至天启年间分居洛运社开基。  中山社为王姓聚居地,有少数别姓。 王姓源自田中央社。  【历史人物】  徐兴,江都(江苏扬州)人,洪武年间累功升指挥佥事。  徐文,江都(江苏扬州)人,成化年间调任镇海。  徐麟,江都(江苏扬州)人,官升指挥同知。  【文物古迹】  洛运社西北、凤凰山脚有古刹瑞云寺,始建于明朝,今尚存。老寿星、名僧蔡松卷源于此寺。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庆祝佛诞。洛运社东北许坑(地名),也是凤凰山脚有古庙关帝君庙,香火旺盛。农历五月十三日庆祝关帝诞辰。社里供奉开漳圣王及徐氏祠堂。2012年因旧村改造,部分祠堂易地重建。中山社清末曾设墟市,清代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  【历史事件】  洛运村是前亭镇革命老区村,农作物常年靠天收获,缺水严重,处于地质灾害休眠期,由于地基地质较软,一旦下雨,地基下陷,老区民居墙体裂缝严重。2012年2月10日,为了响应市、县关于旧村改造及土地流转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镇、村两委按照上级总体规划,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对旧村进行改造及有关土地进行流转。项目建设的实施,将更加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用地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品质,提升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形象,  旧村改造:全部拆除旧村48亩土地,安置居民45户,占地18亩;规划宅基地占地20亩60栋,腾空土地10亩;  土地流转:将位于洛运自然村片区450亩,涉及农户316户1186人;将位于中山自然村片区150亩,涉及农户150户570人;进行土地流转。  目前尚在建设当中。预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  【新中国人物】  徐振标 漳浦县总工会主席  徐 凯 漳州市芗城区国土资源局监察大队长  徐友成 漳州市总工会主席  徐彩兴 海军某部政委。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漳州导航